数智国云|让“想象力”变成“生产力” 中国电信云上AI应用解锁“五位一体”新图景

内容摘要展台上,观众正在电脑上试玩游戏。令人称奇的是,现场提供的电脑仅有显示器,不见主机的踪影。这是记者近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·智能云生态大会现场体验区上看到的场景。无主机是如何实现的?工作人员介绍,这背后是天翼云电脑的支撑。天翼云电脑基于终

展台上,观众正在电脑上试玩游戏。令人称奇的是,现场提供的电脑仅有显示器,不见主机的踪影。这是记者近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·智能云生态大会现场体验区上看到的场景。无主机是如何实现的?工作人员介绍,这背后是天翼云电脑的支撑。天翼云电脑基于终端云计算技术和大模型能力,可通过高速网络将个性化计算资源分配给用户。用户只需在个人电脑或移动设备上下载客户端,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台云上超级电脑,不仅可以畅玩游戏大作,还能进行复杂的图形处理和数据计算。

从智能生产线的“指尖革命”到城市治理的“云端大脑”,再到绿水青山的“AI守护”,中国电信以“数字技术与‘五位一体’深度融合”为轴心,铺开了一幅横跨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的数智化长卷。这场科技盛宴不仅展出了硬核成果,更揭示了一个真理:数字化的终极目标,是让每个产业、每座城市、每个人都能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。

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

的基因突变

体验区,一块实时跳动着数据的三维工厂模型前围满了观众。这是中国电信为福建九牧卫浴打造的“5G+翼云控”智能工厂数字孪生系统,每一条产线、每一台设备都在云端复刻出“数字分身”,AI算法以0.1秒的响应速度动态调整生产参数。当检测到某台注塑机温度异常时,系统自动触发备用设备接管任务,并将维修指令精准推送至工程师AR眼镜。这套“数字孪生+边缘计算”的组合拳,让该工厂设备利用率从63%跃升至89%,能耗下降22%。“过去老师傅靠经验听声音判断窑炉状态,现在传感器直接把‘脉象’传到云端诊断。”工作人员介绍道。

这种“数字工匠精神”正在多个产业落地开花。宁夏天翼机器人综合服务中心涌现出一批“明星”机器人。如,清洁机器人具备自动检测太阳能板表面尘、雪、污的能力,可以根据透光率自主调节毛刷力度,还可以根据天气,温湿度智能分配工作任务,达到最优解;化工巡检机器人可以检测仪表的参数,阀门的状态,同时,车身搭载气体传感器,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检测相应的有毒有害气体等;在煤化工重地榆林,中国电信打造的“工业互联网+安全生产”平台,通过机器学习分析设备振动频谱,系统提前48小时预测到某化工厂压缩机轴承故障,避免事故发生;在广东佛山的一家陶瓷厂里,中国电信“中小企业AI能力开放平台”正通过部署AI质检系统,该厂将原本需要多名质检员的三班倒工作,简化为3台工业相机+AI算法的实时检测,釉面缺陷识别准确率达99.7%。

这种“轻量化AI赋能”模式已在全国复制:在河北白沟箱包产业带,AI设计工具让小微企业也能生成国际潮流款式;在义乌小商品市场,智能翻译系统帮助摊主对接83个国家的采购商。中国电信用“技术平权”打破中小企业数字化高门槛,让数字经济红利渗透至经济末梢。

城市治理的“超进化”

当数字经济的浪潮冲刷政务领域,一场更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。体验区里,“星辰政务大模型”与访客的对话引发阵阵惊叹——“我家楼下烧烤店油烟扰民,如何处理?”“根据《大气污染防治法》,建议您通过12345热线转城管部门处理,相似案例处置平均耗时2.3天。”“它可不是简单的话术库”,工作人员指着不断滚动的数据流解释:“大模型会从海量信访记录中挖掘民意热点,提前预判城市治理风险点。”

星辰政务热线大模型正在重新定义 12345 。在重庆,当市民反映“小区健身器材损坏”时,系统自动关联住建局维修工单、物业公司信用记录、同类问题解决时效等数据,生成处置方案优先级列表。更令人惊叹的是,通过分析近三个月投诉热词,模型提前预警到某片区即将爆发的物业费纠纷,推动街道办主动介入调解。

走进杭州市拱墅区城市运行中心,中国电信“维稳智治平台”正闪烁着预警信号,通过融合12345投诉、网格员上报、社交媒体舆情等数据源,系统发现某商圈餐饮店差评率三天内上涨300%,立即触发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,果然查获过期食品原料。这种“数据嗅觉”让基层治理从“大海捞针”变为“精准狙击”;在浙江,“健康云检”平台更创造性地连接了卫健、医保、药监三部门数据,实现慢性病处方流转、医保结算、药品追溯的“一键通办”。

给绿水青山装上“智能心脏”

当神农一号大模型在福建安溪“数”说茶经,当卫星遥感网为每片耕地颁发“电子身份证”,数字技术正在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。

农业革命的“数字基因”,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。在福建安溪铁观音核心产区,中国电信“星辰神农一号大模型”正重新定义农耕——土壤墒情传感器每30分钟上传数据,结合气象卫星云图,系统自动计算最佳采摘时间;无人机光谱扫描发现某地块叶绿素异常,立即触发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滴灌。在东北黑土地,该模型衍生出“耕地健康诊断”功能,通过分析近20年遥感影像和土壤样本数据,AI生成个性化轮作方案。

生态保护的“智能天网,从人海战术到数字游击。长江禁渔执法船上,中国电信“智慧渔政系统”的电子围栏发出警报,通过融合北斗定位、红外热成像和声呐探测,系统捕捉到某水域疑似非法捕捞信号,自动调度无人机抵近侦察,同步将证据链推送至渔政执法APP。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中国电信布设的“智慧林草”监测网络,捕捉到罕见绿孔雀活动影像。通过AI分析种群活动轨迹,保护区重新划定核心栖息地范围。

双碳战略的“数字账本”,把绿水青山算成金山银山。‌浙江湖州竹林碳汇交易试点区,中国电信“生态资源数字孪生平台”正在创造新价值——每片竹林的生长数据实时上链,AI精确测算碳汇量并生成可交易数字凭证。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,中国电信“光伏治沙”物联网系统实现双重效益,光伏板下的土壤湿度传感器自动触发滴灌系统,使植被覆盖率从5%提升至38%;同时,发电量数据直通国网调度中心,每年输送绿电相当于减少12万吨煤耗。这种“生态+能源”的数字化耦合,让沙漠真正成为“经济绿洲”。

当数字技术深度融入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中国电信展现的不仅是技术实力,更是一种系统化、生态化的赋能哲学——用云网融合打破数据孤岛,用大模型重构决策逻辑,用物联网激活传统要素。从福建的“数字茶山”到重庆的“智慧中枢”,这些落地场景揭示,数字中国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,而是通过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化学反应,催生高质量发展新范式。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,中国电信正以“国云”为笔,书写着属于属于数字时代的新答卷。

(图片来源:林碧涓 摄)

 
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
24小时热闻
今日推荐
浙ICP备19001410号-1